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當家中心愛的毛孩疑似有貓皮膚病時,總是會讓貓奴們感到心疼不已。尤其以貓咪來說,其肌膚就佔了高達25%的體重,其皮膚與毛髮更是貓咪們重要的防護罩!故當家中貓咪有嚴重的貓皮膚病時,那些可幫助身體隔絕外界的病菌與髒汙,還有體溫調節等重要功能可能會因此而受損。貓皮膚病問題絕對不容小覷,想知道該如何幫心愛的毛孩預防與治療皮膚病的話,不妨就透過本文來了解吧!
根據研究指出,有高達6~15%的貓咪患有皮膚病。而美國康乃爾貓健康中心(Cornell Feline Health Center)調查也指出,皮膚門診的貓咪中甚至有高達22%以上,同時擁有2種不同的貓皮膚病。尤其臺灣潮濕悶熱,貓咪的皮膚健康更是容易出問題。雖說對貓咪們來說,並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,可是每天抓癢也夠讓貓皇們身心憔悴,且嚴重干擾到貓貓的生活與睡眠。
皮屑變多
毛髮有異味
頻繁搔抓、舔舐身體,甚至拔自己的毛。
脫毛、掉毛
皮膚紅腫、疹子
皮膚結痂、出現痂皮或脫皮
皮膚出現腫塊、膿包
可能是因為跳蚤過敏、食物過敏、環境過敏等…,其造成的皮膚病嚴重程度可大可小。但是如果無法找出貓咪過敏的源頭,並徹底清除過敏原的話,皮毛問題往往會伴隨著貓貓一輩子,甚至需要終生服藥。
跳蚤、壁蝨,都是貓常見的體表寄生蟲,且蟲子叮咬也會造成貓的皮膚發炎而搔癢。此外,耳疥蟲會感染貓的耳朵,除了咬耳朵也會在裡面爬來爬去。進而導致貓咪的耳朵劇烈搔癢不適,並常搭配出現褐黑色的耳垢髒汙。
貓黴菌感染,又稱作「貓癬」。我們會在貓咪的皮膚看到圓圈狀脫皮,可是卻不一定會搔癢喔!貓癬大多是不太癢的,不過千萬別放著不管,因為黴菌不但會擴散到貓咪身體各部位,也會傳染給其他貓咪或人類,導致全家大小都一圈一圈的黴菌唷!
此外,貓癬好發在免疫力不佳的貓身上。故當貓咪反覆感染黴菌,或是久治不癒,務必要做全面的身體檢查,並留意是否有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。
健康的皮膚會抵禦細菌,不過當有其他皮膚疾病、身體虛弱、免疫力低下、皮毛髒汙累積等原因,就可能會讓細菌有機可乘。而細菌會導致貓皮膚出現疹子、膿包、脫毛、結痂等狀況。較嚴重的皮膚細菌感染狀況為「膿皮症」,嚴重的細菌感染會導致皮膚化膿,毛髮因膿汁糾結、皮膚紅腫潰瘍等。
荷爾蒙的平衡,對貓咪皮毛也是很重要的。且是會影響貓咪皮膚與毛髮的健康,例如:甲狀腺、腎上腺等內分泌的疾病可能導致異常的掉毛、皮毛粗糙油膩等。
貓咪如果壓力大、無聊,可能會出現過度舔毛的異常行為。當貓咪長時間不斷地舔舐自己,便會造成該部位的毛髮脫落或斷裂,因此常見表現為貓的身體出現對稱性的禿毛。其部位通常在貓咪能夠方便舔舐的位置,而其他無法舔到的部位皮毛仍是健康漂亮的。貓奴請留意心理性脫毛較為少見,務必先排除其他皮膚問題唷!
獸醫會透過仔細觀察外觀,並搭配病兆區的採樣來確認是否有感染。且採樣方式有許多種,常見如:拔取毛髮、刮取皮屑、膠帶沾黏、棉棒採樣等方式,並將取下來的樣本透過醫院內的顯微鏡觀察,也可能送至實驗室做更進一步的檢驗。
獸醫師透過顯微鏡,可能看到細菌、黴菌或耳疥蟲等。而實驗室則可以進一步的分析細菌種類,並進行細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試驗,針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細菌性皮膚病,敏感性試驗能幫貓咪選擇有效的抗生素,避免濫用抗生素。
針對懷疑特定病源,還可以使用不同的檢驗工具,例如:懷疑耳朵有耳疥蟲,通常會使用檢耳鏡確認耳道狀況。當懷疑是黴菌感染時,則可能搭配伍氏燈照射;伍氏燈會發出特定波長的紫外光,如照射到皮癬菌時會顯示螢光綠色,不過一般還是會透過顯微鏡重複確認。
貓常見的過敏原,有跳蚤過敏、食物過敏或環境過敏。貓咪即便都在室內,也需要定期的使用寄生蟲預防藥排除跳蚤的可能性。若為食物過敏則需透過嚴格的「食物排除性試驗」得知,至少8週以上貓咪僅能吃獸醫師指定的特殊處方飼料(須由獸醫師開立),並且完全不能吃任何的其他東西,包含:罐頭、零食和保健食品。
當貓咪只吃指定處方飼料後有顯著的改善皮膚炎,則認為是食物過敏導致的皮膚問題。並可開始加入單一項的其他食物,當症狀因此新增食物而惡化時,即代表貓咪對這個食物過敏。以此方法重複操作,就可以逐步確認過敏原。如果吃12週以上的指定處方飼料,皮膚仍未見改善,則可以確認不是食物過敏所導致的貓皮膚病。
當貓咪排除上述所有的感染、跳蚤與食物過敏,則可能懷疑是環境過敏。環境過敏原,可以透過皮膚注射測試得知,將不同的過敏原注射到皮下並觀察貓咪是否出現過敏反應得知,但目前操作此檢驗的獸醫院較少。值得留意的是,在人常見的抽血檢測過敏原在狗貓上準確率卻不高,結果僅供參考唷!
內分泌失調所導致的皮膚病通常會有一些特色,例如:對稱性的病兆、毛髮粗糙油膩等…並且還會搭配其他皮膚以外的相關症狀,當懷疑內分泌失衡是可以透過血檢診斷,幫助貓奴釐清病因。
皮膚癢時,貓咪會用爪子抓或用嘴巴咬病灶處,不只會弄出傷口,口水與爪子的細菌更會加重皮膚病的嚴重程度。故幫貓貓戴上頭套(伊莉莎白項圈)或是穿上透氣的防護衣,可以阻止貓皇把皮膚越抓越糟。
不要為了美觀舒適選擇無用的頭套,就疏忽讓貓咪脫下頭套!此時長痛不如短痛,長度與硬度都足夠的頭套是必要的。
看醫生查出病因並治療,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!飼主應該要配合醫師的醫囑,餵藥、洗劑,甚至是飲食控制。
貓咪就算沒有外出,也要定期的預防寄生蟲。因為寄生蟲可能會隨著人類奴才,或路過門窗的其他動物進入家中、叮咬主子、汙染居家環境。跳蚤、壁蝨、耳疥蟲,都是貓常見需要預防的體表寄生蟲!
家裡要時常打掃,貓咪的被子、睡床、外出籠、衣服等等…,也要定期清潔、曬曬太陽。
優質的脂肪酸,像是:安適得,對皮毛有保健的效果。其脂肪酸種類高達90種,游離型態更好吸收利用。但要注意,適當補充即可,脂肪酸重質不重量,吃太多反而會導致貓咪肥胖或消化道不適。
請不要未經獸醫師同意,自己幫貓咪擦藥膏或是任何治療。必須要將皮膚病況忠實呈現給獸醫師,才能有效率的診斷問題唷!
依產品種類可能有清潔、舒緩、抗菌、抗黴菌或止癢的成分。優點在於對身體的負擔相對較小,不過須小心不可讓貓咪舔入。
依藥物種類可能的功效有:止癢、抗生素、抗黴菌等…,使用藥物請遵照獸醫師指示按時按量完成,並定期回診完成完整的療程,以免產生抗藥性或藥物副作用。
如為過敏性皮膚炎,遠離過敏原才是根本之道,例如:食物過敏的貓須控制飲食,食物不控管僅依賴藥物是不好的。
許多貓奴常常被醫師問倒,看診時一問三不知?!以下整理出獸醫師看皮膚病時,常會問飼主的問題,讓家長們更有效率的完成門診:
就診資訊 | 說明 |
---|---|
貓咪的基礎狀況 | 基礎資料如品種、年紀、性別、結紮與否,飲食內容、其他疾病、外出與否、近期生活的改變、家中寵物組成等 |
第一次發現狀況的時間點與皮膚情形 | 除了這一次皮膚病況起始的時間點,如果是反反覆覆發生的皮膚疾病,通常獸醫師還會希望知道貓生中第一次出現這個問題的時間點,以及後續的變化 |
已經做過的檢查與治療 | 如果曾經在其他醫院看診,相關的記錄最好可以提供獸醫師參考。曾經做過的檢查與結果,做了哪些治療,對不同治療的反應如何等等資訊都很重要,尤其是難纏的皮膚問題,過去的醫療紀錄就相當關鍵 |
皮膚狀況變化 | 一開始的樣子以及後續變化的狀況(建議拍照),各種變化是否跟飲食、環境、季節、年紀有關 |
寄生蟲預防藥的使用情況 | 使用的時間、預防藥的產品名稱都要知道 |
其他寵物 | 家中其他寵物是否也出現一樣的狀況 |
好消息是,貓皮膚病只要經由正確的診斷與飼主配合治療,大部分的皮膚問題都能在一、兩週內得到改善,並緩解貓咪的不適。壞消息是,有些貓皮膚病很難痊癒,或者反反覆覆的發生,在完全康復前會需要長期抗戰,有時甚至必須花費到一輩子的治療與控制。想知道更多關於毛孩的相關資訊?也可以快到毛孩23事看看喔!
▍撰文者 施晶梅獸醫師
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學士
前吉米哈利動物醫院主治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