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在家中經常聽到狗狗用腳腳抓癢「刷刷刷~」的聲音?又或是回頭一看才發現,狗狗竟然忘我得在吃手手,把腳掌舔得濕濕紅紅的?那有可能就是狗狗皮膚病正在困擾牠!基本上,狗狗皮膚病問題在臺灣很常見,從蟲子叮咬、過敏、細菌、黴菌作怪都有可能是發作的來源。如果你不想讓家中的狗狗也得到皮膚病的話,不妨就參考本文的日常照護推薦做起吧!

 

狗狗皮膚病4大常見類型與原因,與正確的治療方法!

狗狗皮膚病常見類型與原因有哪些?

1. 過敏性皮膚炎

當狗狗接觸到某些東西引發過敏時,就可能出現皮膚潮紅與搔癢,此時稱為「過敏性皮膚炎」。但是過敏的症狀很多元,不見得會是皮膚與外觀上的表現,也可能出現其他症狀,像是:拉肚子、氣喘、甚至低血壓,依不同狀況而定。狗狗過敏原也可能是任何一個東西,例如:食物、跳蚤、塵蟎、藥物等,若可以找出過敏源頭並避開,狗狗皮膚過敏症狀就會明顯改善。

而過敏性皮膚炎中,最麻煩的稱為「異位性皮膚炎」。指的是狗狗對「環境中的物質」過敏,此時因為難以完全杜絕,所以通常必須長年與搔癢、治療共處,並長期搭配藥物治療,以控制搔癢與過敏反應。狗狗異位性皮膚炎成因,通常是先天基因遺傳。超過10%的狗狗會得到異位性皮膚炎,好發犬種包含:黃金獵犬、拉不拉多、法國鬥牛犬、梗犬等…。

2. 皮黴菌(錢癬)

狗皮膚黴菌感染,主要是由Microsporum canis導致。黴菌很容易在環境中擴散,故若接觸到其他有黴菌的動物或物品就可能被傳染,甚至也會傳染給人。受感染的狗狗會出現局部、邊緣不規則的脫毛斑塊,故狗皮膚黴菌感染又稱為「錢癬」。且其患處皮膚也會比較紅腫、帶有皮屑。免疫力正常通常不會太嚴重,且對治療反應好;但若是幼犬、老狗或生病的狗狗,則會需要較長的康復時間。

3. 指間炎

指間炎,指的是狗狗的肉墊或指頭間的皮膚潮紅發炎,甚至是有化膿、潰瘍傷口、疼痛的症狀。指間炎,只是一個症狀的描述,並非疾病名稱。發生原因有很多,像是:異物刺激、過敏、細菌感染等都可能造成指間炎。

4. 膿皮症

膿皮症,字面上就表示了「皮膚有膿」的意思,為表皮的細菌感染造成。不過皮膚細菌感染,可能是由其他病因導致的,例如:寄生蟲、過敏、庫欣氏症(一種內分泌疾病)等。膿皮症的狗狗皮膚會出現結痂、禿毛和黃白色的膿,身上有較多的皮屑、異味、不等程度的搔癢,其影響範圍可能是局部或大範圍,嚴重程度也各有差異。

狗狗皮膚病如何診斷?方法有哪些?

  • 狗狗生活與病史的了解

狗狗的品種、年紀、是否規律使用寄生蟲預防藥物、飲食內容、外出的場域、生活環境、曾經發生的疾病等等,都要有詳細的紀錄,這樣日後才能視情況提供參考的價值。

  • 針對外觀與整體狀況進行初步判斷

觀察狗狗身上是否有跳蚤或壁蝨,或皮膚病徵兆的外觀、分布區域:是否紅腫、脫毛、化膿、味道、有無對稱性、皮膚是否變薄或變硬等等。而不同症狀的組合,會讓獸醫師懷疑不同類型的疾病,進而建議狗狗做不同的詳細檢查。有時皮膚的症狀,可能是其他問題導致,或合併發生其他病症。故有時並不會只做皮膚或毛髮相關檢查,也會搭配抽血、超音波等其他檢查!

  • 選擇合適的檢查

皮毛採樣:拔毛、棉棒或膠帶採樣、或刮取部分皮膚組織進行顯微鏡的檢查、細菌或黴菌培養、抗生素敏感性試驗。

伍氏燈:針對黴菌感染的檢查,但並非全部的黴菌病原都能被照出來。

檢耳鏡:如有耳朵搔癢、耳朵分泌物多時進行。

其他檢測:搭配血檢、超音波等其他檢查。

過敏原檢測:抽血進行的過敏原檢測都不太準確,故越來越少進行。如果懷疑過敏皮膚炎,會需要進行「食物排除試驗」,透過嚴格控制飲食來診斷出是否為食物過敏,這需要8週以上嚴格限制飲食內容(只能食用特定的處方飼料)來得知。

狗狗皮膚病治療方案看這邊!

外用洗劑、噴劑或藥膏

一般來說,會分成含藥物的或不含藥物兩種。外用的好處,是可以針對皮膚病灶使用,若只有局部的幾個小病兆便很適合使用。另外,有些成分不會被皮膚吸收而進入動物體內,因此比較不會造成狗狗全身性的影響與負擔。

但這並非絕對,例如:類固醇,即便是外用治療仍然會影響到毛小孩。皮膚病不嚴重的時候,可以單靠外用的治療解決,但較嚴重時還是得搭配其他治療。另外,要注意如果有使用噴劑或藥膏的話,請務必要防止毛小孩去舔舐喔!

吃藥或打針

皮膚病使用的藥物類型有:止癢藥、抗過敏藥、抗生素、抗黴菌藥、寄生蟲預防藥等等。請務必按照醫師指定的時間與藥量服藥,不可自行中斷或減量。尤其是有使用抗生素時,更務必要完成療程,否則一旦產生抗藥性,未來再發作時治療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。

阻止狗狗抓癢

當狗狗用腳抓、用嘴啃,甚至是磨蹭其他家具或物品來抓癢時,這些行為會讓皮膚形成傷口、感染與惡化。故必須要適時的阻止狗狗,並依照抓癢部位不同,視個別狀況採用不同的防護措施,常見有:戴頭套、包紮或穿防護衣等。

改善飲食或環境

環境應保持乾淨、不潮溼,而睡墊、被子、衣服、外出提袋等都應定時換洗。飲食應營養均衡充足、避開會過敏的食物,吃好的脂肪酸與好的蛋白質。雖然傳統上大家習慣透過魚油來補充脂肪酸,但安適得也是非常合適的脂肪酸補充保健品。

安適得成分萃取自紐西蘭綠唇貝與南極磷蝦,其脂肪酸種類高達90種,比魚油更為多元豐富。且不用擔心重金屬汙染,更重要的是比較小顆方便餵食喔!2023年更有一篇文獻指出*,異位性皮膚炎的狗狗,如果有吃安適得、安癢快(治療犬異位性皮膚炎的常見藥物之一)藥物用量降低時,相比沒有吃的狗狗較能維持住好的皮膚狀態,讓減藥的過程更順利!

按時回診

常常遇到狗狗皮膚病快好了,飼主就自行決定不回診,結果功虧一簣!建議要按時回診,直到獸醫師告訴你完成治療了喔!

狗狗皮膚病可以預防嗎?日常照護秘訣都在這!

狗狗皮膚病日常預防方法

  • 措施:規律預防寄生蟲

  • 梳毛:時常替狗狗梳毛,不只有益皮膚健康,當皮毛有狀況時也能及時發現。平常可以特別留意皮膚皺摺處、交疊處(如:腋窩)、耳朵,這些區域因為較潮溼,故容易被感染。

  • 營養均衡:飲食中要有充足的好脂肪酸與好蛋白質。

  • 衛生條件:當狗狗接觸水、土壤時,要將狗狗洗乾淨、擦乾,居家環境的衣服、被窩、地板等也要維持清潔。

  • 避免潮溼:洗完澡、淋了雨,一定要把狗狗吹乾。

狗狗皮膚病陷入困境,日常照護就要這樣做!

狗狗皮膚病有時候是長期抗戰、有時候是反反覆覆、好了又再來,不斷重複發生的情況,都會讓飼主感到很挫折。狗狗皮膚病陷入困境時,其日常照護的關鍵可能在於:

  • 準確診斷病因:不同皮膚病可能有相似的外觀表現,更麻煩的是混合各種疾病交互影響,又或是能否順利地找到過敏原等…。而這些都會加劇診斷難度,或診斷所需要的時間,有時候檢查與診斷不是馬上會有結果的,是需要一段時間等待結果或逐一排除找到答案。

  • 飼主與狗狗的配合度:舉例來說,是否能按時按量吃藥、配合藥浴、是否能確實避開會過敏的食物、只吃獸醫師指定的飼料、確實防止狗狗抓癢、環境衛生的改善等…。配合度低不見得是飼主的錯,畢竟有些狗狗就是兇巴巴不吃藥或是花式抓癢,有些阿嬤阿公就是會偷偷餵零食,難免有難以克服的障礙,大家要盡力想辦法一起努力。

  • 當我們必須與疾病共存:身體不是機器,我們需要理解並非所有的問題都能痊癒,有時候只能控制與減緩不適,必須要學會與疾病共存。

 

我們都很關心狗狗,都希望狗狗皮膚病快點好,這點不管是獸醫師還是飼主都是一樣的!狗狗皮膚病問題往往沒有生命危險,但卻難纏又煩人。因此飼主們有疑惑或困難時,要請多跟獸醫師討論,對自己、狗狗與獸醫師都多一點耐心與信心。想知道更多有關於毛孩問題該如何解決?也可以到毛孩23事找尋相關文章內容喔!

*A randomised, double-blinded, controlled trial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combined therapy of oclacitinib and marine oil extract PCSO-524 in dogs with atopic dermatitis。

文獻來源: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full/10.1111/vde.13193

 

▍撰文者 施晶梅 獸醫師

富邦國際生醫科技有限公司 獸醫師
台灣動物醫療教育學會 監事
吉米哈利動物醫院 獸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