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家裡的毛孩子邁入老年期,你是不是也開始煩惱該怎麼照顧老貓才好?其實老貓照顧並不困難,只要掌握幾個重點,就能幫助高齡貓咪安穩又有尊嚴地享受晚年生活。老貓照顧不像照顧小貓那麼直觀,牠們需要的,是更多「貼心細節」與「耐心陪伴」。本文就推薦幾個老貓照顧技巧,讓你成為高齡貓咪最可靠、最安心的後盾!

老貓照顧時,會發現哪些老化症狀?

你是否也曾發現,家裡的貓咪不知不覺就變得動作緩慢、睡得更多?根據2021年 AAHA/AAFP Feline Life Stage Guideline指出,「老年貓(Senior)」一般是指10歲以上的貓咪。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數字,因為每隻貓咪的品種、基因和生活狀況不同,也可能更早出現老化現象。 

老化有哪些常見徵兆?別忽略這些微小變化!

即使貓咪整體健康,隨著年紀增長,身體機能還是會慢慢出現變化。以下是常見的老化現象,建議飼主平時多觀察: 

●     皮膚彈性降低消化吸收功能變差,容易排便不順

●     聽力、嗅覺與視力逐漸退化

●     肌肉量減少、走路步伐變慢

●     活動力與體力下降,不太愛跳上跳下

●     睡眠時間拉長、作息變得不規律

●     理毛頻率減少,常出現打結、毛亂情況

●     對壓力的耐受度變低,容易緊張或焦躁

●    和人的互動、社交反應出現變化(例如:變得更黏人或更孤僻)

這些變化通常是逐漸發生的,許多飼主可能以為只是變老或變懶了,其實貓咪正悄悄進入不同的身體階段。

 什麼時候需要提高警覺?這些不是正常老化!

如果你發現貓咪在短時間內明顯變瘦、行動力突然大幅下降,或是有以下症狀: 

●     嘔吐、腹瀉或排便異常

●     頻繁喝水、尿量改變

●     食慾大減或突然暴飲暴食

●     行為異常、出現異常的攻擊行為

這時候就不能單純認為是老化,而是可能罹患某種疾病,像是腎臟病、甲狀腺亢進、糖尿病、關節炎等都是老貓常見問題。建議盡快帶去獸醫院檢查,儘早治療效果也比較好。

老貓照顧飲食有需要調整嗎?有哪些營養建議?

當貓咪邁入高齡,除了日常照護需要更細心,老貓的飲食調整也變得格外重要。飼主在老貓照顧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,從日常的餵食時間到食物選擇,通通都影響著毛孩的健康與生活品質。 

老貓照顧的日常重點:規律作息+舒適環境

首先,保持規律生活作息是老貓適應老化變化的重要依靠。由於老貓的壓力調適力下降,建議每天固定時間餵食、陪伴、玩耍與照護,並避免環境大幅變動,例如:搬家、大聲音或新成員加入等。常見的老貓關節炎也可能讓貓咪因疼痛而活動量變少,這不但會加速肌肉流失,也會影響牠們進食與上廁所的意願,因此可以: 

●     準備寵物樓梯或踏板,協助上下沙發、窗台

●     使用止滑墊減少跌倒風險

●     飯碗、水盆、貓砂盆適度增加數量並分布各處

●     增設柔軟床鋪與可躲藏空間,提升安全感

●     若視力退化,記得晚上留盞小夜燈,幫助牠安全行動

老貓飲食怎麼調整?少量多餐+營養密度是關鍵!

進入老年後,貓咪的消化吸收能力會下降,也可能因嗅覺或牙口變差而食慾降低,這時就不能再照著年輕時的飲食方式處理。以下是幾個 老貓飲食與營養建議:

維持健康體態,避免肥胖或太瘦:現代貓咪常有肥胖的問題,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並引發糖尿病、關節炎等慢性病,但有些老貓反而會因為吸收變差而開始變瘦,導致肌肉流失。建議定期監測體重,如有異常波動,應盡快調整熱量攝取或諮詢獸醫。

 ● 提供高熱量密度、好吸收的食物:選擇容易消化、熱量密度較高的貓糧,建議添加抗氧化與Omgea3脂肪酸可以考慮選擇專為高齡貓設計的熟齡配方。 

少量多餐,提升進食意願:老貓胃口小又容易挑嘴,一天分成3~4餐,並保持食物新鮮,能更吸引牠們進食。 

增加水分攝取:許多老貓有慢性腎病風險,應留意飲水量。可以嘗試不同材質、寬度或高度的碗,挑選出貓咪喜歡的水碗樣式。透過主食罐、肉湯水、飼料或肉泥加水等方式,提升飲水意願,但需留意含食物的水僅能短期放置,以防孳生病源。 

老貓照顧5大技巧,定期健檢與疾病預防不可少!

 當貓咪步入高齡,身體逐漸退化的速度比我們想像得更快,其中一個日益受到重視的議題就是「衰弱」。這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生理狀態,常見表現包含肌肉流失、活動力下降、互動減少與認知功能退化。尤其是肌少症,不但會讓貓咪走路不穩、容易跌倒,還可能影響牠們對疾病的抵抗力與預後。

1. 日常中的預防,就是給毛孩最好的守護 

即便沒有疾病,也建議飼主從生活中早期介入,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陪伴,其實正是延緩老化、維持活力的重大要素:

 ● 提供高品質、好消化、含Omega-3與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

 ● 每天和貓咪互動、遊戲,促進體力與腦力維持 

● 在家中加入環境豐富化設計(如:貓跳台、可探索空間、藏食玩具)

 2. 健康檢查怎麼做?頻率與項目一次掌握! 

隨著年齡增加,定期健檢更顯得重要:

 ● 10~14歲貓咪建議每6個月檢查一次 

 ● 15歲以上貓咪則建議每4個月一次 

健康檢查項目總覽

檢查項目分類

內容說明

基本理學檢查

體態/肌肉量評估、水合狀態、步態觀察、疼痛評估

生命徵象監測

血壓測量、體溫、心肺聽診

視診與觸診

五官(眼、耳、鼻、口腔)、淋巴結、皮毛檢查

血液檢查

紅白血球、肝腎功能、電解質(磷、鈉、鉀、鈣)、白蛋白、總甲狀腺素、血糖、NT-proBNP、SDMA(早期腎病指標)等

尿液檢查

評估腎臟與泌尿系統功能、蛋白尿、尿比重等

影像學檢查

X光、腹部超音波、心臟超音波等視需求而定

 

3. 老貓常見疾病有哪些?為什麼要提早發現? 

值得注意的是,老貓的疾病常是多重併發,不易單一診斷,且許多疼痛表現非常隱微,必須靠飼主細心觀察如食慾變化、行為改變、排泄量與次數、舔毛次數變少等細節。 

● 關節炎:行動變慢、跳躍困難或遲疑、變得愛睡、亂尿尿 

● 慢性腎臟病:飲水量增加、尿多尿少、體重下降、嘔吐、食慾變差 

● 甲狀腺機能亢進:食慾好但體重下降、多渴多尿、嘔吐或拉肚子、心跳加快

 ● 糖尿病:多尿多渴、食慾好但體重下降、較嚴重時會精神不佳、脫水、無力、嘔吐 

● 牙齒問題:口臭、牙齦紅腫、進食困難、流口水

 ● 腫瘤:症狀表現不一,初期也可能無明顯症狀。若飼主於體表發現腫塊,即便很小顆也應儘快就醫。體內的腫塊則需透過影像學檢查才能發現。 

 4. 面對無法治癒的疾病,安寧照護也是一種溫柔選擇! 

在努力醫治的同時,我們也需接受一個現實──有些病無法完全治癒。當遇到重大疾病,除了積極治療,也可以與醫師討論「安寧緩和醫療」: 

● 減緩疼痛、止吐止瀉 

● 維持營養與水分 

● 協助貓咪放鬆、減輕焦慮

 ● 不再追求延命,而是提升生活品質 

當一切方式皆無法減輕牠的痛苦,並明顯影響牠的生活品質時,也可考慮與獸醫討論安樂善終的選項。過程中,醫師會先讓貓咪進入麻醉狀態,再施打讓心跳停止的藥物,過程不會疼痛,許多動物醫院也會安排飼主陪伴至最後一刻,讓告別不再有遺憾! 

5. 老貓照顧是愛的延續,也是我們能給牠最後的溫柔 

從調整飲食、維持健康,到陪牠走過生命的最後一哩路,這些努力都將成為你與牠之間最溫暖的回憶。願每一隻老貓都能在熟悉的家中、愛的人身邊,舒適且有尊嚴地度過每一天。即便終將告別,也請相信,我們一定會在彩虹橋的另一端,再次相遇。

想了解更多老貓健康照護技巧?也可以到貓咪知識庫看看喔! 

 

📖全文參考資料來源:2021 AAFP Feline Senior Care Guidelines

▍撰文者 施晶梅獸醫師 

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學士 

前吉米哈利動物醫院主治醫師